• m6米乐平台注册
  •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 新闻中心
  • 企业风采
  • 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
  • 网站地图
  • 
    • m6米乐平台注册
      SHA . 600794

    NEWS

    公司新闻

    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
    • 张家港保税区石化交易大厦 27-28层
    • 0512-58320658

    m6米乐平台注册陶瓷考古学家郑建明:以“产业链”视角透视龙泉窑千年

    2024-12-23 10:44:08 |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

      既有精致昂贵到特供上层连龙泉县官也难插手的产品,也有粗朴廉价到可以行销全世界:这就是“龙泉窑”盛名之下,被遮蔽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兼而有之的叙事。

      “现代工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要素,在龙泉窑初显原型:针对高雅文人和市井百姓形成了不同消费人群,以窑场为主体分化出多个生产基地,产业分工化孕育了技术研发中心,打造推出特征明显的瓷器产品(粉青、梅子青),以转运中心、港口、航船构建起覆盖海内外的贸易网”,郑建明说。

      郑建明以越窑、原始瓷、龙泉窑考古闻名,他主持的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考古”获 2016 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出版著作《发现秘色瓷》,揭示了越窑高等级瓷器“秘色瓷”的来龙去脉及社会经济大背景。“南宋之后,越窑衰落了,但并没有直接消亡,而是转移到了龙泉窑。龙泉窑续接了越窑的历史地位,并在海内外形成巨大市场规模,已能够看到现代社会分工化的工业体系的影子”,郑建明说。

      文博时空邀请陶瓷考古领域领军人物之一郑建明教授,以“产业链”现代经济视角,借助多个考古新发现,放下晦涩难懂的陶瓷“鉴宝”术语,穿越回南宋至明“龙泉窑”巅峰时期,讲述“龙泉神话”之下千年运作的细节。

      宋代市民社会的繁盛,北宋都城汴梁经济百态,见于《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各行各业的市井百工图;南宋都城临安人口达百万之众,有容纳 300 多个包厢、1000 个服务员的饭店。一次宴席,能上 200 多道菜。

      农业之外,手工业作坊遍地,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迎来前所未有的盛况。龙泉窑的兴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2022—2023 年,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最新水下考古,发掘出元代晚期的龙泉青瓷 1.7 万余件,是目前出水龙泉窑瓷器最多的一艘古代沉船。

      2023 年 2 月,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发掘出堆积量超过10吨的宋元瓷器,其中龙泉窑瓷器占到90%以上,入选“2022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龙泉窑瓷器经小船运送,沿着瓯江顺流而下,进入温州港。在温州港口,瓷器装载上这艘民间贸易商船,其中一个中转站在漳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航段和节点——却意外沉没,未能到达目的地东南亚。

      “经南北海路运输,多段贸易之后,龙泉窑产品流入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诸国的全球市场。”郑建明说,“自南宋到明代早期(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初),龙泉窑是瓷器海外输出的主力商品,最重要的大宗外贸商品”。

      著名陶瓷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曾指出,从南宋到明代早期,从各地遗址出土中国瓷器的统计数据看,龙泉窑产品在外销产品中所占的比例均超过半数,其中在环印度洋地区的遗址中一般达到 80-90%,东南亚和东亚地区一般占比在 50-60%。

      肯尼亚“格迪古城遗址”发掘出的明代早期瓷器共计 296 件,龙泉窑瓷器有 294 件,占比高达 99.32%。

      畅销海外的龙泉青瓷多是粗朴的日用产品——这符合经济学基本原则。也有例外,经外销渠道在外国王宫有少量高等级瓷器出土,比如朝鲜的高丽王宫遗址;土耳其的最大博物馆“托普卡帕皇宫”以收藏龙泉青瓷而著称。

      它们基本都是现古学兴起后的发现成果。而那些连县官都难得一见的龙泉窑精品,以另一种记忆形式流存下来。

      “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说法,无一不是精品瓷器的原产地,它们也成为今天中国人认识古代瓷器的“基本常识”。但是,五大名窑的具体地址至今未能完全解谜。

      “哥窑”与龙泉窑关系紧密,留下了哥哥章生一、弟弟章生二制瓷,哥哥章生一经营“哥窑”的野史奇谭。在龙泉的安清社殿里,当地窑工供奉着一位郑姓督窑官,还有章氏兄弟。他们成了“瓷器神”的化身。

      明代典籍里才出现的“五大名窑”之说,是否符合实际不得而知,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宋瓷”时代过去了,但是这种文化记忆保留了下来,明代人形成了一种观念:

      国家邮政局于 1998 年发行的《中国陶瓷-龙泉窖瓷器》特种邮票 1 套 4 枚,图案分别选取北宋、南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器

      今日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明代皇家视为宋代“五大名窑”的传世瓷器,其中,带金丝铁线“哥窑”瓷器和有釉色窑变特征的“钧窑”瓷器,经现代瓷器专家鉴定均烧制于元明时期——在当时脱不了“假古董”的色彩。

      考古揭示的粗朴瓷器行销世界的“俗”,和典籍记载的佳品“哥窑”传说的“雅”——龙泉窑,一个逝去的瓷器神话,留给中国古代陶瓷史两幅面孔。

      产业链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分工思想,1958 年,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正式提出产业链概念,阐释了产业前后向的联系。

      当以原材料、生产基地、销售市场以及研发中心……从环环紧扣的分工体系来审视龙泉窑,能够看到近一千年前古代中国的产业链实践的雏形,它们或曾出现在多个领域,才托起由宋至明繁盛的市民社会。

      烧制瓷器,需要质地优良的瓷土、取之不竭的燃料。中国三大陶瓷省份(福建、江西、浙江),占据地利之便。

      龙泉窑,地处浙江第二大江瓯江上游区域,以龙泉县为主体,是众多窑厂的统称(考古发现有窑址约 160 处)。

      龙泉窑群山环抱,在山上取土(瓷土)方便。与之对比,同处浙江、历史悠久的越窑,瓷土取自山下的田地。

      田地的优质瓷土分布相对较少,瓷土供应有枯竭风险。在田地里挖土,要先下掏深、再排水。越窑所在的慈溪一带河网密布,地下水位较高,开发新瓷土成本比较高。

      其次,有源源不断的燃料做支撑,龙泉窑的规模才得以维持。北方窑口多以煤为燃料,而南方多消耗木材。相比越窑在低山丘陵区,龙泉地处崇山峻岭,拥有得天独厚的燃料资源。

      龙泉窑内部差异,当时文人已有认识。陆容《菽园杂志》记载:“青瓷初出于刘田,去县六十里,次有金村窑,与刘田相去五里余。外则白雁、梧桐口、安仁、安福、绿绕等处皆有之,然泥油精细,模范端巧,俱不若刘田。”

      大窑生产的“乳浊釉瓷器”,占据了绝对技术高地。评价一款瓷器有两个基本标准,一看造型,二看釉色。

      “大窑产品是龙泉窑最传统、最鼎盛的代表。”郑建明称,“秉持传统以造型釉色取胜,是儒家中庸审美取向的典范”。

      郑建明说,“金村产品相对低端一点,但是比东区(质量)做得好,可能和海外市场也有紧密关系。东区产品主打实用,品质粗朴。”

      “圣杯屿”这艘元代沉船出土的瓷器,学者推断极可能是龙泉窑东区的产品,有一些器型最大、口径达三十多公分的大盘。专家介绍,这种大盘可能和西亚、中东围坐吃饭的习俗有关。

      龙泉窑南区的精品瓷器,精益求精、不计成本,出现了一批品质极佳、极具文化内涵的产品。很多产品并非日用板块,而是作为香器、茶器、花器。郑建明说,“和文人群体息息相关,这样的市场需要整个社会来培育。这是儒家传统文化达到顶峰才能做到。”

      南区不直接临江,大规模运输存在困难,销路以国内市场为主。“运输成本增加,只有高附加值产品才能支撑南区窑厂”,郑建明说。

      东区更加接近水上交通运输线,产品针对平民日用品,主要输出到海外市场。用户需求的导向,决定了龙泉窑的市场格局。

      “大窑”瓷器,主要以宫廷和上层知识文化精英为消费对象。大窑,成为龙泉窑事实上的“研发中心”。

      “(东区)不需要研发,你(南区)做什么,我仿一下,然后出去大量的赚钱,并且输出到海外”,郑建明说。

      平民一般也只能接触到东区或其他地区对龙泉窑的仿制品。仿制龙泉窑、生产“平替”产品,成为一种时代潮流。两广、福建沿海地区出现了以生产外销瓷器为目的窑场。泰国、日本、越南等地也在仿烧,大多粗陋廉价。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东区以及各地仿制品窑厂“轻研发”的增长模式,反噬了龙泉窑的窑业中心“大窑”。

      到元代之后,曾经的研发中心大窑也开始加入低端市场,“日子太舒服了,怎么弄它都赚钱,已经失去了技术革新创新的动力,结果自己把自己搞死了”,郑建明说。

      龙泉窑行销海内外,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便捷的东部海运线、分布南北的港口、中转站,组成了一个发达的交通贸易网,编织起“天下龙泉”的名声。

      郑建明说,“尽管在南宋至明各个时期出海路线可能不太一样,经瓯江至在温州中转最方便”,此外,宁波(庆元港)、福州(福州港)等也曾是重要的出口港口。

      作为瓯江的入海口,温州和上游的龙泉窑直通。地处枢纽位置的温州,是宋代 5 个市舶务之一,也是元代7个市舶司(负责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之一。

      装载龙泉瓷器(主要是东区低质平价产品)的航船,出温州港口。此后,到泉州、到广州等地。广州是外商来中国订货至为重要的落脚点。

      出土数量众多龙泉瓷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也是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在港口也发现了两个宋代古沉船,有助于再现海港城市货运集散的场景。

      宋元之际,推动国内最大宗商品龙泉窑产品出口;改革开放之初,温州先行一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推手。

      太仓港,就是古代大名鼎鼎的“刘家港”,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今天的太仓,以全国最大的普通木材进口港而知名。

      作为一处瓷器贸易集散地、海运起点,元朝廷曾建立在此建立高规格管理机构。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温台等沿海地区、以及日本、琉球、高丽、安南等国的商船集结于此。元代已享有“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之称。

      太仓港的这批瓷器与韩国新安沉船的出水瓷器,有一定相似性,可见其对北部市场的辐射范围(也有观点认为韩国新安沉船始发地是宁波庆元港)。

      2016 年 1 月,发现的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发掘提取的瓷片总量 150 余吨,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片为主,是“目前除龙泉窑址考古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处龙泉窑青瓷遗存”。

      有港口,如温州港;有中转基地,如太仓;有航船,如“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这张编织出海运输贸易各要素的网络,推动龙泉瓷走向世界。

      越窑创烧于东汉。在唐代以前,早期越窑青瓷的制瓷技术一统全国,“全国其他地方的各大窑口,不过是越窑的地方类型。”郑建明说。

      瓯窑(今浙江)、婺州窑(今浙江)、德清窑(今浙江)、宜兴窑(今江苏)、岳州窑(今湖南)、洪州窑(今江西)、寿州窑(今安徽),全国各大名窑深受影响。

      南宋早期,宫廷用瓷一度沿用自越窑核心产区上林湖。随着优质瓷土矿的日渐枯竭,引发了越窑千年制瓷史的最大危机。

      越窑瓷土的颗粒越来越大,只有更加繁复的装饰,才能掩盖带来的瓷器造型上的不足。产品质量急转直下。南宋朝廷决定弃之不用。

      “你在那里你就活不下去了,要想出路。找出路,就是在沿海交通便利的地方,哪里能烧窑,他一路烧一路扩张。这个过程很清楚。”郑建明说,“所以,我认为越窑到后来的走向不叫衰亡,而是逐渐向龙泉地区转移”。

      从浙东的宁绍地区转向浙西南的瓯江上游,沿途上虞、余姚、慈溪、宁波、台州、温州等地出现了一批窑口,存在一条痕迹明显的产业转移带。

      台州黄岩“沙埠窑址遗址群”发掘的 1 条龙窑,长达 72.32 米,是浙江境内发现的最长的宋代龙窑遗址。

      2024 年 1 月 19 日,作为 2023 年度浙江省唯一申报的考古项目,“台州黄岩沙埠竹家岭窑址”入围了“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候选项目。

      最终,大批窑工落脚瓯江上游,新的瓷器产业聚集地诞生了。越窑与龙泉。


    m6米乐平台注册
    

    m6米乐平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