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平台注册帮偏瘫患者“打游戏”“Z世代”科研人让康复“潮”起
2024-03-13 05:21:07 |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Z世代”以最富个性的标签登上舞台,追逐自由、崇尚多元化、追寻精神享受,影响着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走入科研领域的“Z世代”青年,将“年轻力”带到了工作中。成都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逻辑生命团队的成员平均年龄27岁,他们创新地将游戏与康复仪结合,让康复过程变得像打麻将、马里奥闯关一样有趣。
1997年出生的肖林在团队中负责机械和结构工作。他认为,科研的意义不仅是帮助患者生活自理,摆脱对他人的依赖,更要与时俱进,分享时代发展最新的成果。
今年全国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这种“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新”的高技能人才是重要支撑。在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下一步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努力为青年人加快成长、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手无力患者能不能搓麻将?只需要佩戴一副形似“手套”的手部机器人。手套的外骨骼可以感知到微小行动信号,进而带动指关节做出抓牌、出牌的动作,和屏幕里的机器人玩家来一把互动。
偏瘫患者能不能“跑酷”?只需要握住上肢训练机器人的手柄,就能瞬间化身赛博世界的“逆流征服者”,在海洋中驾驶潜水艇,避开有毒鱼类,克服洋流阻力,吃到金币。手柄可以自行运动,为使用者助力。
“不那么正经”的机器人,凝结着年轻科研从业者对康复的思考。肖林说,传统的康复机器人只是简单的机械运动,使用起来相对枯燥。游戏增强了患者的康复意愿,启动联机模式后,家人可以跟患者一起“打游戏”,对于手受伤的小朋友,过程充满了趣味,对于老人而言,更是一种陪伴。
康复的痛点,隐秘而普遍。“基层医院的大型康复仪器人均数量少,患者要排队,家庭往往是长期护理的主阵地。”肖林说,一些患者在家握一握弹力球、抻一抻弹力带就“了事”,缺乏专业练习,起不到效果。
让低价的康复机器人走进家庭,继而减轻医疗资源中心化现象——这是团队的努力方向。设计上,要考虑到结构最简单、材料不浪费,体积小,造价低,是成为“家庭用品”的关键。团队研发的手部康复机器人价格约为2000元,预计几个月内上市。
近年来,“银发经济”变成“金色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前沿智能设备正进入老年人家庭,打开巨大的想象空间。
肖林他们也将AI技术融入到机器人中,例如将逐步取消手部机器人上的实体传感器,改为视觉动作捕捉,算法控制移动。降低硬件成本,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作为网络“原住民”,“Z世代”拥有天然的互联网思维,善于捕捉趋势、创造联系。为了帮助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他们特地为机器人增加了生验,模拟日常物品的触感。
传统的外骨骼缺乏实际手感,抓握东西时没知觉没轻重。团队通过调整算法,等抓力到达一定阈值时就会产生阻力,还原真实触感。鸡蛋的轻薄外壳、矿泉水瓶捏扁的感觉、毛巾的柔软质地,都能一一还原。
逻辑生命团队中,肖林的经历是个典型。三年前,从车辆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按部就班进入了一家汽车企业做工程师。对一种自我价值感的追寻,将他带到了这里。
团队中,有人来自腾讯、华为,他们想做一点更有意义的事情——金钱之外,最大程度发挥个人潜能,为弱势群体带来改变。
创新,意味着面临未知。从接收到临床医生需求、立项,到组装框架、设计交互软件,团队中的5位成员一边利用自己专业所长,一边查论文、学新知,摸着石头过河。带着成品参加医疗博览会,看到试用的老年人喜悦的神情,肖林说这些时刻“是最满足的”。
他觉得做研发的乐趣和幸运在于,个人能在前沿领域和时代共同成长,有机会去冒险。从前在汽车企业,他看着自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没声没息。而做一份有创造力的工作,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一道向一个目标前进,挥洒,才不辜负青春。
“年轻人是有的,”肖林觉得,“Z世代”青年不惮于展示自己的锋芒,因为理想和追求是一切努力的起点。正是这种,让他们敢于提出见解,打破常规去验证。
“每个时代都很公平,这一代人起步很高,社会的竞争也很强,越要有更多元的能力去匹配个人。”肖林的同学中,有人做设计师、工程师,也有人当了外卖小哥,因为喜欢单纯的生活。“我们都在以不同方式表达自己。”
肖林所在的团队,将“个人”意义排在和“集体”利益一样重要的位置。团队负责人张泰略希望,成员既要有十足的执行力,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力。“高铁为什么比绿皮车跑得快?因为高铁每节车厢都是有动力的,”自己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这些底层的兴趣和世界观,会形成长久的驱动力。
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张泰略挑选的。其实,具体技能是他在选人时最末位的要素,排在首位的,是“有没有决心去做一番事情”。张泰略相信,年轻人的团队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甩掉“包袱”做创新,才能紧跟市场动向,对趋势有前沿性判断,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
青年人才往往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善于应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实现从“0”到“1”的突破。据报道,大量科技创新与最佳年龄的相关性研究指出,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在25岁至40岁之间,峰值年龄为37岁。
眼下,随着“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青年人才和新技术的关联,也更为清晰和深刻起来。科技赋能之下,如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在十四届全国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科学技术部部长阴和俊表示,下一步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努力为青年人加快成长、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科技部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业务费投到35岁以下年轻人身上。
全国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提出,打造人才队伍,一在吸纳,二在培养。对于前沿科技领域,除了引进“能战”的人才,还需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他建议国家对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专业优化以及培养关键环节上进行更大力度支持,让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更多自主权。
全国代表马贵帮长期关注企业“招工难”的困境,尤其是高级技工人才短缺问题。他表示,制造业对技术人才有着强烈需求,但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下,大众对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识仍有一层“滤镜”,认为技校是考不上名牌大学不得已的选择,对其认可度不高。
他认为,要消除这层“滤镜”,需要提高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改革以后,读技校的学生也能拿到本科生同等学历,从根本上提升社会认同感。此外,他建议学校推动“产教融合”,与企业“订单式”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m6米乐平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