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米乐平台注册载人航天精神的形象诠释——评纪实文学《天路飞舟
2024-04-02 11:05:27 | 来源: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作者:m6米乐手机网页版登录在当代纪实文学创作中,有关中国航天事业的书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纪实文学叙事的一个传统。崔吉俊的《天路飞舟》(浙江教育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列入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为这样一个传统增添了新的亮色。
这部50万言的作品,全景叙写的是中国载人航天“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发射的全过程,从一个特殊角度展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余年的高速发展历程,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提供鲜活的形象诠释。
在我有限的视域当中,一般航天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者基本为专业作家。这部作品的作者崔吉俊则完全是个例外。他的职业并非作家,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航天人,担任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工程总设计师,参与组织、指挥“神舟一号”至“神舟十号”发射任务的全过程。这部作品是其亲身所见所闻所感所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亲历记”。
《天路飞舟》对于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的叙述简洁生动,细节场面描述真实。作品较为详实地叙写了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及飞船发射系统工程的关心支持,重点塑造参与载人航天发射工程的科技人员,特别是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洋和王亚平等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航天员形象。这是当代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英雄谱系。作品对几个标志中国航天科技水平的关键性飞船发射予以重点描绘,譬如载人首飞的“神舟五号”、双人多天的“神舟六号”、出舱漫步的“神舟七号”、天宫对接的“神舟八号”、太空授课的“神舟十号”等,使人真切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上升态势和坚实步伐。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航天人“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和挑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正如作者写道:“如果说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发射是向喜马拉雅山艰难攀登,那么,‘神舟五号’发射就是向极顶的最后冲刺。”作品秉承非虚构书写的基本原则,既抒写由“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发射的卓越成就,也不避讳再现每一次发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意外。譬如,第二章“‘神舟二号’:历经坎坷,天路警钟”写到因一个操作差错差一点使飞船发射任务毁于一旦的故事,第三章描述“神舟三号”发射过程的“大退大进”等。这么写并不是为哗众取宠或博人眼球,而是力图表现包括发射场域在内所有航天人肩负使命、攻坚克难的精神境界,表现“不见风雨,难见彩虹”的必胜信念,表现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的情怀与担当。
在《天路飞舟》中,作者的身份决定着作品的亲历性和深度感。一方面,这种亲历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外在任务式采访和田野调查,而是20余年融入其中的日常生活和生命体验。因此,作品的真实性、现实性、情感性和现场感或许将超越同类题材的非虚构创作,这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书中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事件,应该是百分之百真实;即使是书中人物的对话也都尽量保留原汁原味,未加修饰,是从我的笔记本中摘录出来的,读者不必费心思揣摩其中的真伪。”作者深谙非虚构创作规范,既体现出作者写作理念的纯正,也在最大程度赋予作品作为载人航天发射“信史”的文献性价值。而这一价值的凸显,给予《天路飞舟》更为鲜明的个性与文本魅力。另一方面,与亲历性相关联的是作品的深度感。这源于作者对载人航天发射全过程的熟悉与熟知,以及由此生发的文化反思与思辨。譬如,作者认为“发射任务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产品质量,而过程则更多靠的是发射场的组织和实施。”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发射是否“”,取决于诸多条件,并非为单一要素所决定。在总结神舟飞船“十全十美”时,作者特别提出铸就载人航天精神、打造航天文化的命题,将此归结为“创新并逐渐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新载人航天发射技术”“创新并丰富了载人航天发射质量文化”“创新并升华了团结协作文化”等多个富于深度的新思考。这既是从特定视角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回眸和现实聚焦,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深度感使作品并没有仅仅止步于人物和事件的过程性描述,而是能够穿透历史时空的风云际会,发掘出深潜其中的现代民族国家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文明交流互鉴、文化互动交融等深刻内涵。
聚焦神舟飞船的发射过程,是《天路飞舟》的特别之处。但作品并未囿于“发射”过程的描述,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导弹、“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和发射,20世纪90年代初制订的“三步走”载人航天工程国家战略计划等也有再现,其意在于以飞船“发射”为叙述重心,展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更为宽广的背景和恢宏的语境,以及来路、现状与未来。为演绎这一纵横捭阖、波澜壮阔的航天伟业,《天路飞舟》以质朴的专业话语与灵动的文学话语紧密结合的叙述方式,描述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定位准确而叙写生动、洋溢又冷峻理性,呈现出别样的风采。譬如,在描述“神舟五号”准时点火起飞时,作品写道:“大漠上响起山呼海啸般的轰鸣,火箭迎着满天霞光,载着首飞航天员杨利伟,扶摇直上九霄。抬头仰望,留在湛蓝天空中的飞行轨迹恰似一个草书汉字‘龙’。‘中国龙’直冲云天。”这是严谨的写实,也是浪漫的写意。类似这样的描述在作品里还有很多,既是对作品非虚构性的定格,更是以文学之美构筑文本的审美价值,使之意味深长。
m6米乐平台注册